校园生活
当前位置: 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 三全育人 >> 校园生活 >> 正文
赓续红色基因,奋扬时代风帆——“百川东流”红色文化调研团赴多地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9日 15:37    点击次数:228

红色文化乃中国共产党精神的主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美好品质,是鼓舞群众,教育群众的极佳题材,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时代精神,启迪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红色旅游热度不断攀升。立足于红色资源优势,汲取科技力量,打造与人民群众视角相贴近,与人民群众需求相契合的红色文旅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群体重温革命历史,感受和培育家国情怀。

基于此,7月10日起,山东大学“百川东流”红色文化调研团立足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分头行动,前往多地持续开展调研活动。

7月17日,调研团成员陈明同学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彝海结盟纪念碑和泸山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进行参观调研。

彝海结盟纪念碑是一座大型的彝海结盟塑像,于1986年1月1日在西昌市中心落成,是西昌城标志性雕塑,以纪念“彝海结盟”50周年。碑体用凉山特有的红沙岩,整体雕塑呈现刘伯承司令和彝族家支首领小叶丹两人戎装立像,正面碑座上有“彝海结盟纪念碑”七个苍劲飘逸的金字,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题写。

碑座背面用汉、彝、英三种文字刻写了碑文,结束语写道:“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长征途中的“彝海结盟”,使得封闭的凉山彝区向外界敞开了大门。从此中国其他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得以进入,并与彝族本土文化形成互补。对于中国革命来说,它是我党民族政策的一次伟大实践;对于彝族儿女来说,它将古老文明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彝海结盟”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体现了少数民族对红军的爱戴和军民的团结,也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凉山人民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生活祥和安定,与全国各族、各地人民一起参与和享受着伟大祖国的建设成就。

走在车水马龙的西昌城,再看彝海结盟雕像,感受到更多的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情。而一代代西昌人,也将带着对革命先辈们的感念与崇敬之情,不断前行。

7月18日,调研团成员张晓淳同学前往位于山东省乳山市的胶东育儿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层层封锁中面临生死考验,被迫频繁转移。为民族大义,有的同志不得不抛下刚刚来到人世的亲生骨肉。1942 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此后10 多年时间里,300 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 名革命后代,在日军扫荡和迁徙中胶东育儿所乳儿无一伤亡。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乳娘们甚至放下了自己嗷嗷待哺的亲生儿女,只为把生的机会留给革命后代,用大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近年来乳山市深挖乳娘精神,广泛收集整理革命文物和史料,多部门协调联动加快筹建工程,最终利用胶东育儿所原址田家村民房,修缮了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这是继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之后乳山市打造的又一红色精品工程,两个部分,10处展室,通过文物、照片、影像、复原展室等多种形式,展现胶东育儿所历史。



大爱无言,真情有声。纪念馆中,通过现代化技术幻影成像的吕剧《乳娘》余音绕梁,一腔热血支援革命,一丝生机留给乳儿,一生付出不求回报。“忠心向党、感恩图报、坚贞不屈、慷慨无私”的乳娘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为更多的中华儿女所知、所感。

百年回首,自请长缨。忆百年峥嵘岁月,吾辈难忘无数先辈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唯有敦品励学,以榜样的精神为指引,赓续红色基因,方能奋楫笃行,无惧风浪,扬时代之帆。


【作者:文/相欣雨;图/陈明、张晓淳    责任编辑:李虎】


上一条: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团“山荷”支教队大屯分队赴山东菏泽市东明县大屯镇中心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开营仪式

下一条:2023年暑期国际课程《人机交互与用户互动 》顺利结课


关闭